服務項目(詳細模式)
>總類>防治細菌病毒及消毒除蟲
第 427 頁 / 共 5222 頁 / 跳至 
 
1917

簡介 》


瘧疾病媒蚊生態及防治

一、前言:

瘧疾(malaria)為一種極早就為人所知的古老疾病,感染瘧疾者,主要症狀為惡寒、高
燒及冒汗,1-4歲小孩的死亡率約1%,10-14歲約0.1%,成年人死亡率約0.02%。1994年統計
全世界發生瘧疾的國家或地區共有100個,其中92個國家有惡性瘧流行,另8個只有間日瘧
流行。這些國家與地區之人口數共23億人,佔全世界人口數的41%,其中有臨床症狀者約
3-5億人,死亡人數約150-270萬人,死亡病例中有100萬人是5歲以下的小孩,由此可知瘧
疾不僅仍是全世界最重要之傳染病,且因瘧疾原蟲產生抗藥性及因交通發達及旅遊經商人
數日益增加的結果,瘧疾還有日趨嚴重的可能,因此瘧疾的流行已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嚴重
關切。

台灣地區的瘧疾早已流行了數個世紀,但最早有記錄的是1874年的時候,當時入侵南
台灣的日軍軍醫在208日內就登記了16,409例台灣熱病例死亡561人,並記述奎寧為抑制這
種高燒病最有效的藥劑,說明當時的台灣熱就是瘧疾,不過瘧疾與瘧原蟲之間的關係則是
由法國軍醫拉韋朗於1880年確認。根據記錄1906-1911年間,瘧疾是台灣地區排名第一的死
亡原因,當時全島人口約300萬,但因瘧疾死亡人口就有1萬人。雖然當時也曾實施防治,
但成效有限,1911-1942年間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為5,879人。1938年感染人口比率達到最高
峰,當時人口數為560萬,感染人口數就有188萬人。1946年台灣光復後,政府積極辦理瘧
疾防治工作,首先在屏東潮州鎮成立瘧疾研究中心,1948年研究中心併入台灣省衛生處命
名為台灣省瘧疾研究所,經過多年調查、訓練等籌備後,1952年開始展開防治措施,至
1957年告一段落後,繼續展開另一階段之監視活動方案,進行病例搜索、追蹤、治療及流
行病學調查等工作。

經過嚴密防治後,台灣地區最後一個當地感染的熱帶瘧病例發生在1961年7月22日於台
東縣東河鄉,最後一個當地新感染的間日瘧病例發生在1961年12月24日於台中縣霧峰鄉,
最後一個當地新感染的三日瘧病例發生在1962年11月11日於花蓮縣豐濱鄉。因此台灣地區
於1965年12月獲世界衛生組織登錄為瘧疾已完全根除的國家。之後除1962-1963年間台灣北
部地區又發現61個間日瘧病例外,就未在發現有新增本土病例,但是每年出國旅遊、經商
或探親的民眾在國外感染回國的境外移入病例仍有數十例,這是大家需要繼續嚴密注意的


瘧疾是因為感染瘧原蟲而引起的疾病,全世界已知瘧原蟲種類超過100種,其中4種發
生在人身上,分別為熱帶瘧、間日瘧、三日瘧及卵形瘧,發生在靈長類的約20種,發生在
哺乳類的約20種,另有40種發生在鳥類或爬蟲類。

二、瘧疾流行型態:

全世界瘧疾流行型態約有以下七種:

(一).大草原型:發生在次大陸沙哈拉非洲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特徵是病例長年不斷,主要
為熱帶瘧,小孩及孕婦之發生率與死亡率最高,瘧原蟲之抗藥性正擴大中。

(二).平原及峽谷型:發生在中美洲、中國及印度次大陸,特徵是以間日瘧為主,流行有季
節性,瘧原蟲抗藥性顯著,大面積的噴藥防治法無效。

(三).高原及沙漠邊緣型:發生在非洲、東南亞高原區、非洲南部及太平洋西部,流行之危
險因子為氣候不正常變化,耕作方式改變或人口遷移所造成,噴藥可以抑制流行,甚
至可以預防流行。

(四).農業區型:發生在非洲、亞洲及南美洲,流行與灌溉增加有關,季節性流行之危險因
子為民眾缺少免疫力,棉花栽種區之瘧蚊對殺蟲劑有抗藥性,防治方法包括在稻田內
飼育會吃瘧蚊幼蟲之魚類及室內噴灑殘效性殺蟲劑等。

(五).都市及市郊型:發生在非洲、南美洲及南亞,特徵是在短距離區域內流行情形及民眾
免疫力有很大的差異,在南亞流行與病媒能否適應當地的環境有關,幼蟲孳生地之確
認與防治是值得採行的策略。

(六).森林及森林邊緣型:發生在東南亞及南美洲,特徵是具有局部地區流行嚴重與職業性
危險因子相關等,瘧原蟲對多種藥物有高抗藥性。實際戶內噴藥及幼蟲控制法效果可
能有限,個人防護措施是必要的。

(七).戰爭地區型:因帶原者與免疫群體改變,加上環境惡化使病媒孳生場所增加,導致瘧
疾爆發。防治方法為個人防護與化學防治,緊急狀況時須實施殺蟲劑空間噴灑,難民
營則須做好環境整治。

三、瘧蚊種類:

全世界瘧蚊已知種類共有422種,與瘧疾傳播有關的有68種,其中28種是主要病媒,40
種為次要病媒。瘧疾之病媒為瘧蚊,但不同種類瘧蚊之生態習性及與人類關係差異極大,
不是有瘧蚊存在的地區就會流行瘧疾。台灣地區有記錄的蚊種共有130餘種,其中瘧蚊屬的
種類共有16種。在大流行時各種研究調查顯示與台灣地區瘧疾流行的瘧蚊主要為矮小瘧蚊
(Anopheles mimimus),另一種為分佈範圍廣大的中華瘧蚊(Ansinensis)。

瘧疾病媒蚊判定標準有以下幾項條件:

(一).在瘧疾流行地區捕捉雌瘧蚊,仔細解剖其中腸及唾液腺,檢查是否有人類瘧原蟲存在

(二).以雌瘧蚊叮咬發病期病人,然後解剖其中腸及唾液腺,檢查是否有人類瘧原蟲各期之
發育。

(三).捕捉自然界飽血之雌瘧蚊,以抗血清方法測定是否以人類為主要吸血對象。

(四).在瘧疾高流行區與非流行區捕捉瘧蚊,確定瘧疾流行與瘧蚊存在季節性之關係。

四、台灣地區的瘧疾病媒蚊:

根據以上判定之標準,調查發現一種以人類為主要吸血對象的瘧蚊,不論由自然界捕
獲或以人為方法強迫吸血,均可在其唾液腺


《 帝 欣 環 保 有 限 公 司 製作 》

 

備註 》

第 427 頁 / 共 5222 頁 / 跳至 

好站連結

Address : 新竹市鐵道路二段292巷12號    TEL : (03)5329595    FAX: (03)5334061   E-Mail : deshing.clean@msa.hinet.net
Copyright © 2008 帝欣環保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Kong Design.   count: 860262